习近平魅力访欧都说了什么?

来源:中国黄金 时间:2014-04-22

    “在弗拉芒语中,布鲁日就是‘桥’的意思。桥不仅方便了大家的生活,同时也是沟通、理解、友谊的象征。我这次欧洲之行,就是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,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。”41日,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,习近平主席用这样的话,为访欧之旅作结。

11天的时间,习近平主席到访4个国家,参加了84场活动。在这些会见、讲话、署名文章中,习近平主席都讲了什么内容?本报从8个方面为您呈现。

谈和平与安全

◆和平之旅

我这次访欧是为和平而来。中国有句古话: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当前世界需要发展,发展需要和平。

——323日,在荷兰《新鹿特丹商业报》的署名文章

◆和平理念

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,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:“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,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。”只要世界人民在心灵中坚定了和平理念、扬起了和平风帆,就能形成防止和反对战争的强大力量。

——327日,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

◆中国传统

中国自古就提出了“国虽大,好战必亡”的箴言。“以和为贵”、“和而不同”、“化干戈为玉帛”、“国泰民安”、“睦邻友邦”、“天下太平”、“天下大同”等理念世代相传。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,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。

——328日,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

◆中国智慧

中国的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,中国绝不做损人利己、以邻为壑的事情。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,贡献中国智慧、中国方案。

——同上

谈中国改革

◆“吃饭论”

同样一桌饭,即使再丰盛,8个人吃和80个人吃、800个人吃是完全不一样的。我们深知,在相当长时期内,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提高13亿多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。

——328日,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

◆中国机遇

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很充分。中国持续稳定发展为包括德国在内的合作伙伴带来巨大市场和机遇。

——329日,在中德工商界招待会上的讲话

◆深化改革

中国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。我们的先人早就提出了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的思想,强调要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。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、没有完成时。

我们推进改革的原则是胆子要大、步子要稳。随着中国改革不断推进,中国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。中国全面深化改革,不仅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量,而且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。

——41日,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

谈中国道路

◆“狮子论”

历史将证明,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,是和平不是动荡,是进步不是倒退。拿破仑说过,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,当这头睡狮醒来时,世界都会为之发抖。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,但这是一只和平的、可亲的、文明的狮子。

——327日,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

◆中国不是“墨菲斯托”

面对中国的块头不断长大,有些人开始担心,也有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,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必然是一种“威胁”,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“墨菲斯托”,似乎哪一天中国就要摄取世界的灵魂。尽管这种论调像天方夜谭一样,但遗憾的是,一些人对此却乐此不疲。这只能再次证明了一条真理:偏见往往最难消除。

——328日,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

◆不认同“国强必霸”

中国不认同“国强必霸”的陈旧逻辑。几十年来,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。当然,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自己的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,任何国家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中国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的苦果。

——同上

◆历史选择

旧的制度推翻了,中国向何处去?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。君主立宪制、复辟帝制、议会制、多党制、总统制都想过了、试过了,结果都行不通。最后,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。

——41日,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

◆中国模式

脱离了中国的历史,脱离了中国的文化,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,脱离了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,是难以正确认识中国的。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,否则的话不仅会水土不服,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。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了这个道理: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所以然者何?水土异也。”

——同上

谈历史

◆历史镜鉴

历史是现实的根源,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。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,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,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。

——41日,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

◆一脉相承

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,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,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,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发展史,改革开放30多年探索史,这些历史一脉相承,不可割裂。脱离了中国的历史,脱离了中国的文化,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,脱离了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,是难以正确认识中国的。

——同上

◆前事不忘

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。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。中国人民从自身经历中形成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选择,我们也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,携手建设持久和平、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。

——328日,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

◆历史自觉

德国文学家莱辛说,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,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。贵国前总理勃兰特曾经说过:“谁忘记历史,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。”中国人民从自身经历中形成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选择。

——同上

谈文明多样性

◆文明多元

“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,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。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,只有一种语言,只有一种音乐,只有一种服饰,那是不可想象的。”

——327日,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

◆文明尊重

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。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“物之不齐,物之情也”的道理。

——同上

◆文明平等

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,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,文明没有高低、优劣之分……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,必须秉持平等、谦虚的态度。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,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,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。

——同上

◆茶与酒

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,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、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。但是,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,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,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。中国主张“和而不同”,而欧盟强调“多元一体”。

——41日,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

◆中华文明

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、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,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。2000多年前诸子百家的许多理念,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。中国人看待世界、社会、人生,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。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,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,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。

——同上

谈中欧合作

◆跨越距离

北京和阿姆斯特丹相距近8000公里,但再远的距离也不能阻挡中欧相互走近、扩大合作的步伐。

——323日,在荷兰《新鹿特丹商业报》的署名文章

◆开汽车

发展中德关系,好比驾驶一辆汽车。开车不能只看眼前几米的路,必须看得远,才能安全和顺利。只要我们充实燃料,握好方向盘,中德合作之车一定能既跑得快,又开得稳,驶向光明未来。

——328日,同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会见记者时说

◆中国速度

展望未来,中国需要“德国质量”,德国发展离不开中国市场和“中国速度”。

——329日,在中德工商界招待会上的讲话

◆智者求同

“智者求同,愚者求异。”中欧要本着相互尊重、平等相待、求同存异、合作共赢的态度去加强对话和沟通,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,共享机遇,共迎挑战。险滩和礁石阻挡不了奔腾入海的河流,我相信问题和分歧也阻挡不了中欧友谊和合作的前进之路。

——在比利时《晚报》的署名文章

谈中国梦

◆奉献梦

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。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”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。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,既是对自己负责,也是为世界作贡献。随着中国不断发展,中国已经并将继续尽己所能,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。

——327日,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

◆中法梦

奥朗德总统也提出了法国梦。去年奥朗德总统访华时还向我建议,在两国人民实现各自梦想的基础上,努力实现“中法梦”。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。”中国梦是法国的机遇,法国梦也是中国的机遇。我真诚希望,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和法国梦的过程中相互理解、相互帮助,共同实现“中法梦”。

——同上

谈文化交流

◆熊猫传愿

“星徽”和“好好”,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能够不远万里,从中国的“天府之国”落户到比利时的“天堂公园”,就是这个选择的明证。它们的名字,喻义光明和美好,传递了我们对于中欧友谊和合作的自信和祝愿。

——在比利时《晚报》的署名文章

◆海纳百川

中国先哲老子讲:“大邦者下流。”就是说,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,拥有容纳天下百川的胸怀。中国愿意以开放包容心态加强同外界对话和沟通,虚心倾听世界的声音。我们期待时间能够消除各种偏见和误解,也期待外界能够更多以客观、历史、多维的眼光观察中国。

——328日,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

◆行万里路

“读万卷书”,还要“行万里路”。建议同学们多到中国去看看……希望中欧双方的同学们用平等、尊重、爱心来看待这个世界,用欣赏、包容、互鉴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,促进中国和欧洲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理解。

——41日,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