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5300党支部”传承着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团结、特别能忍耐、特别能奉献”的老西藏精神,以“鲜艳党旗飘起来,党员身份亮起来,党员形象树起来,党员干劲鼓起来”为战斗口号,带领着广大职工迎风冒雪、踏冰攀岩,将党的战斗堡垒牢牢铸在雪域高原,留下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。
陈建设原是“5300党支部”所属的勘探部工程师。甲玛项目建设时期,需要在甲玛矿区的后山(扎西岗乡斯布村)进行25个探矿孔的施工,其中12个孔在悬崖峭壁之上,并且都在海拔5000米左右。为完成钻孔施工,指挥部要在山上修建宽达4米的勘探公路,山上除了坚硬的角岩,就是永久的冻土层,真可谓是修筑一条“天路”。陈建设毅然挑起了后山修路的重担。
待修的勘探公路险峻陡峭、弯延曲折,为使所修之路在保证坡度不太陡的情况下尽量达到距离最短,他就亲自踏勘现场地形,参与放线,在山上攀上跑下,有时是冒着冰冷的雨雪;有时是头顶炎炎烈日,晒得脸上都爆了皮。一次踏勘修建平台的线路,陈建设向上爬的时候用力急了点,感到一阵头晕眼花,一下子倒在了乱石堆里,过了好大一会,藏族安全员过来找他说事,才把正在“大睡”的他叫醒。那时太阳已经快落山了,多亏这位藏族小伙子,否则,他不知会“大睡”到啥时候呢。
ZK6403孔,是对后山地质储量影响比较大的孔,由于它的平台修筑难度很大,使修路进度也缓慢了下来。8月中旬的一天,天空中一直飘着雪花,陈建设调来两台破碎锤、一台挖机轮换着干,终于在当晚上11时将平台搞定。这时地面上的积雪已经20多公分厚,下山时已分不清哪儿是路?他们只好借着手机微弱的光,一步一滑地从山上滑回驻地。
那场大雪连续下了几天,山路被大雪彻底封锁,公司的后勤物资没法送上来,电话也打不通。陈建设他们当时只剩下大约5斤多的土豆和两颗白菜,爆破施工队那边也没有什么菜,仅有几斤大米。面对这种局面,他把所有人员召集到一起,把当前的困难讲给大家听,并鼓励大家要生存,就必须团结起来,省吃俭用,争取活着下山。就这样, 5斤土豆、两颗白菜、几斤大米让9个人苦苦硬撑了四天时间。没有水喝,他们就用积雪烧水。直到第五天后山基地的道路彻底化开,他们才得以解困。现因身体原因不得不回内地工作的他,每每想起此事,仍念念不忘。
后山“天路”工程,历时三个多月,共租用挖掘机4台、破碎锤2台、装载机1台、爆破施工队4人,雇用藏族工人240小时,修建钻探平台12个、简易勘探公路5公里,爆破方量达2200立方米。甲玛项目建设者那种无坚不摧的勇猛精神,在“天路”的修筑过程中得以充分的展现。
温广平是“5300党支部”的支部书记,先后任生产技术部、资源开发部负责人。从甲玛项目创建开始,他就像钉子一样钉在了这里。铅山露天工程开工的时候,温广平整天呆在施工现场,了解现场的地质情况,查看矿体走向,了解施工单位的工作效率,对现场施工进行指导。一次,他在现场指导露天工程的台阶爆破,连续数天的上山,使得他的身体有了强烈的反应,一阵阵的恶心和干呕,差点晕倒在施工现场,然而他不顾一切,仍然坚持,累了就在施工现场坐一会,歇完后仍然坚持对现场几个施工单位的工作效率进行了解,对施工作业方式进行指导,最后,下山的时候,蹲在路旁呕吐了好一阵,下山后,躺在床上休息了一会,下午就又上山了。井巷工程开工,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中段开口,他不顾高原缺氧,不顾山顶的恶劣天气变化,不顾山脊的陡峭,步行于山顶几百平方米的范围内,寻找合适地段,在如此高海拔的地方,寸步难行,走一步,就喘一口,最后,终于根据现场地形和矿体位置,现场指定出了合适的开口位置和开口方位。
体格弱小的大学生张华负责矿山施工,在铜山井巷工程开工时,他每日奔波于海拔4000米和5000米之间,小小的身材在几个月后显得更加单薄,最后导致他胸闷,呕吐,直到休息数日后才恢复正常。铜山4650开工后,施工进度一度很慢,张华为了查找原因,每日呆在施工现场,与施工人员同行,每日在掌子面查看,数日后,终于发现施工单位组织不力,施工方案有待改进,凿岩速度慢等问题,在经过与施工单位协调后,施工进度终于赶了上去。一次,为了找到合适的堆矿场地,张华在矿区内四处寻找,最后发现原矿转运平窿口处有合适地方。这是一个狭长的沟壑,旁边正好是选厂到尾矿库的联络路。为了计算出沟壑的容量,他协同测量人员现场测量,最后圈定了堆矿范围,为选厂投产所需矿石找到了容身之地。身边老师傅们说,在内地像这样大断面的溜井下掘,每个月完成50多米,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。可想而知,在海拔4200多米的高原,就连正常生活都感觉呼吸困难的情况下,内地施工队伍能够完成这样的工作成绩,真是不平凡。
铜、铅山露天采场是甲玛矿区出矿的主战场,自2010年7月1日实现达产以来,一直稳产在3500——4000吨/日。“5300党支部”考虑到选厂还不能很好处理铜铅矿石,经过科学分析就将这个采场做了局部调整,首先将铅山部分关闭停止施工;其次对铜山实施边探边采、边采边探的科学方式,做了两次扩界施工,采矿界限从20线扩到28线,采矿高度才从4690米提高到4780米,扩大了铜山生产能力。另外不断地在铜山4900——5300标高找矿,发现有矿的地段,立即采取探采结合手段来增加采矿量。通过上述措施,保证了2010年出矿58万吨任务的完成。
在矿山主平窿的开拓施工中,“5300党支部”成员多次与参建施工单位进行科学攻关,较好地解决了因炸药质量、岩层变化带来的难题。2号转运平窿在一次施工中出现溶洞分布密集的险情后,支部书记温广平与参建施工人员共同分析研究、采取科技手段,喷射C25混凝土封闭裸露的溶洞及掌子面,在达到初期支护效果后,又在其上铺设Φ22钢筋网片,同时在拱顶空腔填充锯末等轻质材料,待整个支撑形成后,再次喷射C25混凝土封闭整个支护体,并采用“短进尺弱爆破”的方式不断向前掘进,终于克服了溶洞区域的施工难题,保障了施工进度要求。